卡罗尔·席曼诺夫斯基四重奏
Karol Szymanowski Quartet
阿加塔·希曼诺夫斯卡 Agata Szymczewska 小提琴
卡罗尔·⻢⾥亚诺夫斯基 Karol Marianowski 大提琴
“这支来自华沙的四重奏组合拥有精湛的技巧掌控力、浑然天成的音乐性以及非凡的默契配合。加之对曲目内涵的深刻理解,和那种能强烈感染听众的投入演绎,卡罗尔·席曼诺夫斯基四重奏乐团堪称伟大乐团的典范。”(保罗·卡茨,《The Strad》杂志)
在成立三十周年的重要节点,卡罗尔·席曼诺夫斯基四重奏乐团迎来了艺术新生:由阿加塔·希姆切夫斯卡、罗伯特·科瓦尔斯基、沃洛迪亚·米基特卡和卡罗尔·马里亚诺夫斯基组成的新阵容,不仅以全新面貌亮相乐坛,更通过恢复使用创始名称,重新叩响了乐团的艺术初心。

卡罗尔·席曼诺夫斯基四重奏在汉诺威音乐戏剧传媒学院师从哈托·贝尔勒。贝尔勒很早就发现并提高了乐团演奏的专业水平。其他重要导师还包括埃伯哈德·费尔茨、沃尔特·莱文、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小泽征尔、伯纳德·格林豪斯、弗里德曼·魏格勒,以及阿玛迪斯、埃默森、茱莉亚和瓜奈里四重奏的成员。
在纽约与艾萨克·斯特恩的大师班的深造对该乐团的后续发展起到决定性影响。经过数周的密集训练,他们在卡内基音乐厅成功举办了音乐会。随后,乐团在魏玛、汉诺威、墨尔本、大阪和佛罗伦萨等地的比赛中屡获殊荣。从2001年开始,乐团受益于BBC”新一代艺术家计划”为期三年的培养。他们对阿尔班·贝尔格音乐的探索以及多部专门为他们创作的作品首演获得了高度认可。但真正让乐团跻身国际顶尖行列的,是他们作为席曼诺夫斯基弦乐四重奏以及波兰和东欧作曲家音乐的大使身份——这些作曲家包括维托尔德·卢托斯瓦夫斯基、索菲娅·古拜杜丽娜、梅切斯瓦夫·魏因伯格和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乐团与潘德列茨基保持着密切的工作关系)。这一艺术背书在2005年为该乐团赢得了著名的”席曼诺夫斯基奖”,并于2007年荣获波兰荣誉勋章。
2008年,随着”利沃夫室内音乐节”的创立,这种对音乐根源的探索被赋予了特殊意义。这个在乌克兰和波兰边境举办的音乐节,在卡罗尔·席曼诺夫斯基四重奏的倡议下,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利沃夫在七年时间里成为了众多艺术家和乐团(包括吉东·克雷默、卡蒂雅·布尼亚季什维利、尼古拉斯·阿尔特施泰特和奥列格·迈森伯格)进行文化交流和联合演出的重要场所。
卡罗尔·席曼诺夫斯基四重奏致力于跨越时代和国界的联系与交流。基于这一理念,音乐家们以极大的热情和专业经验设计出激动人心的音乐会曲目,这些节目受到评论家和观众的高度赞扬。无论是将科恩戈尔德、勋伯格、斯特拉文斯基和坦斯曼的音乐安排在同场演出,还是将索菲娅·古拜杜丽娜和本杰明·布里顿的作品并置,乐团总能以睿智而富有启发性的方式揭示这些作品之间多层次的联系。
这一艺术理念也体现在卡罗尔·席曼诺夫斯基四重奏引人入胜的唱片目录中,其中包括海顿、德沃夏克和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以及巴切维茨、泽伦斯基、扎伦布斯基、弗里德曼、魏因伯格和鲁日茨基等作曲家许多鲜有录音的作品。一个三部分的系列专辑专门探讨了卡罗尔·席曼诺夫斯基音乐与巴黎、维也纳和莫斯科三大音乐之都的关联。近期的录音《Les Vendredis》,这是一组由不同俄罗斯作曲家创作的弦乐四重奏作品集,这些作品曾在19世纪末别列亚耶夫出版社著名的周五音乐会上演出。
然而,乐团与观众之间最紧密的联系,主要还是通过他们在全球各地举办的众多现场音乐会建立的。四重奏团曾受邀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伦敦威格莫尔音乐厅、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维也纳金色大厅、柏林音乐厅和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等著名场馆演出,并参加过莱茵高音乐节、BBC逍遥音乐节、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音乐节、舒伯特音乐节和洛克豪斯音乐节等国际音乐节,以及洛杉矶、巴黎、伦敦、华沙、巴塞尔和珀斯等地的系列音乐会。
在每一场音乐会中,四重奏团都展现出对创意和不可预测性的开放态度,以及对新激情和新灵感的接纳。因此,他们总能创造出一种独特的亲密氛围,这种氛围激励着世界各地的观众,并伴随着卡罗尔·席曼诺夫斯基四重奏乐团度过了近30年来的每一次创新与变革。